布袋除塵器的濾塵機制包括篩分、慣性碰撞、攔截、擴散、靜電及重力作用等。篩分作用是布袋除塵器的主要濾塵機制之一。當粉塵粒徑大于濾料中纖維間孔隙或濾料上沉積的粉塵間的孔隙時,布袋除塵器生產廠家,粉塵即被篩濾下來。通常的織物濾布,由于纖維間的孔隙遠大于粉塵粒徑,布袋除塵器,所以剛開始過濾時,篩分作用很小,主要是纖維濾塵機制——慣性碰撞、攔截、擴散和靜電作用。但是當濾布上逐漸形成了一層粉塵粘附層后,則碰撞、擴散等作用變得很小,而是主要靠篩分作用。
布袋除塵器是一種干式濾塵裝置。它適用于捕集細小、干燥、非纖維性粉塵。除塵布袋采用紡織的濾布或非紡織的氈制成,利用纖維織物的過濾作用對含塵氣體進行過濾,當含塵氣體進入布袋除塵器地,顆粒大、比重大的粉塵,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來,落入灰斗,含有較細小粉塵的氣體在通過濾料時,粉塵被阻留,使氣體凈化。一般新濾料的除塵效率是不夠高的。濾料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篩濾、碰撞、滯留、擴散、靜電等效應,濾袋表面積聚了一層粉塵,這層粉塵稱為初層,在此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初層成了濾料的主要過濾層,依靠初層的作用,網(wǎng)孔較大的濾料也能獲得較高的過濾效率。隨著粉塵在濾料表面的積聚,除塵器的效率和阻力都相應的增加,當濾料兩側的壓力差很大時,會把有些已附著在濾料上的細小塵粒擠壓過去,使除塵器效率下降。另外,除塵器的阻力過高會使除塵系統(tǒng)的風量顯著下降。因此,除塵器的阻力達到數(shù)值后,要及時清灰。清灰時不能破壞初層,以免效率下降。
電除塵器采用高壓靜電除塵原理,其除塵過程可分為氣體電離、粉塵荷電、荷電粒子的捕集、極線極板的清灰四個部分。其主要過程為:在高壓電場的作用下,放電區(qū)的氣體發(fā)生電離形成大量的正負離子,含塵氣體進入電除塵器后,與帶電離子發(fā)生碰撞從而荷電,荷電后的煙塵粒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流向陽極板和陰極線,并在極線和極板上聚集,通過機械振打將粉塵從極板極線上震入灰斗中,通過輸灰系統(tǒng)送至儲灰場做進一步處理。
截至2008年底,我國大多數(shù)燃煤電廠的除塵設備依然是傳統(tǒng)的電除塵器,但相當一部分電廠的煙塵排放濃度難以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電除塵器對煤種及粉塵條件的變化較為敏感,煤的含硫量、灰分含量、飛灰比電阻及飛灰金屬含量等都會都電除塵器的除塵效果產生較大影響;一般來說,在同等煙氣量下,收塵極板面積越大,除塵效率越高,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和設計理念的原因,在相同的排放要求下,相比于歐美等國,我國燃煤電廠電除塵器的設計比集塵面積一般偏小,導致我國電除塵器效率相對較低、抗煤種變化能力較差;電除塵器的除塵機理決定了其對PM10等微細粉塵粒子捕集能力的先天不足,因此其除塵效率在程度上取決于煙塵中微細粒子的比例。若微細粒子的含量較大則其達標排放存在的難度。
布袋除塵器是一種依靠過濾材料來實現(xiàn)分離含塵氣體中粉塵的收塵裝置,其主要過濾機理包括截留、慣性沉降、擴散沉降、重力沉降及靜電沉降幾個方面。含塵氣流進入布袋除塵器后,在濾料的作用下完成對煙塵粒子的捕集,而附著在濾料上的灰層在積累到的程度后可以通過清灰控制系統(tǒng)進行,從而實現(xiàn)含塵氣流的凈化。與電除塵器相比,布袋除塵器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對煤種和粉塵特性的適應性強;對不同粒度的粉塵均有較高的捕集率;可同時脫除多種氣體。布袋除塵器不僅可實現(xiàn)對粉塵的控制,而且對燃煤排放氣體(如SO2、重金屬和VOCs等)有脫除效果。
近些年來布袋除塵器在我國燃煤電廠的應用越來越多,并取得了一些成功運行的經驗。隨著煙塵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以及國內對于袋式除塵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布袋除塵器必將在燃煤電廠的應用,布袋除塵器也將逐漸成為我國新建燃煤電廠煙塵治理的選擇工藝。
布袋除塵器具有除塵、處理風量范圍廣、維護操作方便等特點,布袋除塵器除塵系統(tǒng)停機怎樣進行操作?
1、如停機時間不超過24h,則應使布袋除塵器上的門都保持關閉,把所有分室閥門都關上,以保存熱量。
2、繼續(xù)運車引風機1h,除塵器所有分室內殘留的酸性氣體,然后停止引風機運轉。
3、當布袋除塵器入口溫度降至125度時,即開始用輔助烯料烯燒器來穩(wěn)定氣體溫度,直至煤火熄滅。
4、在設備冷卻下來以前,對所有分室的濾袋循環(huán)清灰兩次,但如停機不超過8H,就不要清灰,讓除塵布袋在再啟運時起預粉料的作用。
5、輸灰系統(tǒng)繼續(xù)運行,直至把灰斗中的灰全部排空。